时间:2017-09-06 来源:教学心得 点击: 生活中的逻辑 |生命逻辑视角下的经济生活教学策略 实施生活逻辑的课堂教学,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,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,用具有生活意义的案例呈现问题,将知识的建构融入社会生活的主题,提高能力和升华情绪。笔者对生命逻辑的课堂建设做出了自己的探索和尝试。   1。创造一个将知识带入生活的教学情境并将其引入课堂   生活逻辑教学设计秉承生活理念,带领学生走进生活、观察生活、体验知识。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。   1。利用时事引入新课程   社会生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。这就要求教师勤于思考时事政治案例与课堂教学的融合,从而达到将时事融入课堂,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积极性,提高课堂实效的目的。在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同时,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。   例如,在《经济全球化》的课堂介绍中,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,讲述2010年大白菜减产如何导致大白菜价格上涨、扩大生产,让学生思考韩国大白菜为何引起中国国内大白菜价格的变化,将拓宽学生的生活广度,让学生主动感知生活。   2。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   教师要巧妙地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,使教学情境感觉贴近、真实、可信。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,以生活原型作为探索和实践活动的感性支撑。   例如“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”的教学,可以让学生比较同学的消费状况,找到与课本​​知识的联系。这样,学生可以将知识与日常直观经验联系起来,有助于缩短学生与书本知识的距离。将个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真实感受融入到教学活动中,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生活化理解。意义和社会价值。   3。用故事引入课堂   生活情境的介绍可以是学生的日常生活,也可以是学生认识的历史生活和其他故事人物的生活。注重故事人物生活与学生生活的联系,与学科知识的联系。   例如经济生活第6课第二个方框《股票、债券和保险》,建议课前阅读Jeffrey Young的《活着就为改变世界:史蒂夫·乔布斯传》,或者学生可以通过相关资料了解“股神”巴菲特的一生,尤其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。问题,以及同龄人对如何投资的兴趣,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。   2。体验知识、思考问题的生活化教学过程   1。在探究活动中培养“自主学习”的能力  现代教学认为,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。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,有效提问,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效沟通。   例如,设立一个独立调查:如果你是一名金融产品推销员,你会如何向1962年32岁的巴菲特推销你的金融产品? (此时巴菲特个人资产为100万美元)   点评:探究主题力求教学与生活相联系,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。   2。辨别是非,揭示辩论活动规律   学习完《股票、债券、保险》的内容后,我班选取了“鸡蛋应该放在一个篮子里”和“鸡蛋不应该放在一个篮子里”的话题进行辩论。营造自由、开放、和谐的课堂氛围,构建不同的师生关系,使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。   本环节的一般做法:互相交流,分组辩论。接下来是师生之间的交流。如果学生解决不了问题,老师会帮助他们,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,体验成功的喜悦。   3。知识回归生活、发展生活、服务生活   掌握知识不应该是人生逻辑的终点。知识必须回归生活,服务生活。   1。参与生活,解决生活问题   杜威认为,学校必须将社会生活引入学校,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,将课本知识从学生的间接需要转变为直接需要。   比如《公司的经营》下课后,学校食堂的经理被邀请到教室,让学生和食堂师傅面对面交流,共同讨论如何让学校食堂比学校更受欢迎。学校门口的小餐厅,这样如果食堂运行成功,学生们就会跟踪并报告结果。   2。让学生预测并指导经济生活   例如,学习《金融的作用》后,给学生布置练习,如:关于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,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预测政府下一步的宏观政策-调控措施,如“货币政策”、“财政政策”等;作为经济研究者,我们运用价值规律等经济生活知识来分析房地产市场的状况,指导购房者当前如何科学、理想地消费等等。 生活中的逻辑 |生命逻辑视角下的经济生活教学策略 https://www.zh120.com/zhengzhi/191275/ 推荐参观:生活中的逻辑谬误 逻辑对生活的影响